020-123-4444

公司动态 分类
领略非遗里的“北疆文化”bevictor伟德平台发布日期:2024-12-14 21:28:51 浏览次数:

  提到呼和浩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如同漫画版的蓝天白云,是传唱了千百年的“风吹草低见牛羊”,还是充满烟火气的集市和舞台上纵马飞驰的蒙古族姑娘……

  这里还有栩栩如生的刻瓷、韵味独具的金银器皿和巧夺天工的掐丝珐琅。那一件件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非遗手工艺品,无不体现着呼和浩特南北交融的丰厚底蕴和坚实传承。

  住在英国伯明翰的Lorin收到一份中国朋友寄来的特别生日礼物,一个雕刻着她最喜欢的草原风貌的瓷盘。

  “我的朋友送了我一件中国的定制瓷器,这是独属于我的风景,简直太棒了!”Lorin对这份礼物爱不释手。

  一件经过上千摄氏度高温烧制成的瓷器,再经过上万次凿刻,在釉面上形成具有立体感且栩栩如生的瓷画,成为一门中国特有的传统陶瓷装饰艺术,这便是具有数百年历史的釉上刻瓷技艺。

  “以瓷为纸、以刀代笔”。数年间,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城刻瓷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建永,在一凿一刻间将一幅幅描绘着青城风貌、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刻瓷作品呈现在人们眼前。

  青城刻瓷作品既有国画的笔墨情趣,又有浓厚的金石之韵,古朴且有新意,庄重而不失华美。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瓷器制造国家之一,其瓷器制造历史悠久、技术独步天下,同样中国的水墨工笔画也是享誉全球。把这两者融合在一件艺术品里就是刻瓷的魅力。而青城刻瓷,则是在这些瓷器上用工笔画的方式描绘我们内蒙古北疆的特色风貌。”王建永希望通过他的刻瓷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呼和浩特文化历史,爱上呼和浩特人文风情。

  如果说青城刻瓷是将中华传统技艺巧妙结合起来的“典范”,那么青城金银器制作技艺,则是将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有机融合的“代表”。

  一件糅合着蒙古族传承千百年的草原文化人文内涵和黄河文化中兼收并蓄的精神内核的金银器皿,已经成为时下许多游客的首选伴手礼。

  “青城金银器錾刻以錾刻为主,通过小锤、錾子在器物上錾刻出各式各样的浮雕图案。它是从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基础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錾刻技艺。”说起青城金银器的制作工艺,青城金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贾永峰如数家珍:“我们这里的银器兼容了蒙古族喜爱的虎、鹿等图文,也加入了晋西北地区流传下来的莲、牡丹等花式,这种融合了多种元素的地域风格,是呼和浩特这片土地上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碰撞出的艺术灵感。”

  贾永峰介绍,每一件手工艺品、每一种图案、每一种造型,都有讲究和来历,都可以读出一段历史。

  “我们主要是承接来客订单,这些订单多数是要设计纪念牌、纪念品的bevictor伟德平台。因为历史文化的沉淀,让金银器成了人们来呼和浩特旅游时选购最多的纪念品,我们的作品都是热销品。今年内蒙古文旅火爆,我们也赶上了好行情。”贾永峰说。

  千年的精工技艺,穿梭在历史的浩瀚海洋里,流转于现代匠人的巧手中。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彰显着匠人们的智慧与执着。

  精湛典雅的纹饰技巧、金碧交辉的迷人色泽、动人心弦的华美气韵……来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乌兰不浪村文化大院掐丝珐琅彩传习馆,一幅幅掐丝珐琅彩作品令人赞叹不已。

  这些让人心动不已的作品,全部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沙画”传承人崔霞和她的徒弟们。

  从柔软的扁铜丝,到五彩斑斓的掐丝珐琅画,这份魔法般的转变,需要双手的精准和心灵的投入。

  崔霞通过简单地掐、折、点、彩,一顶代表着平安吉祥的掐丝珐bevictor伟德平台琅“蒙古包”便跃然于画布之上,仿佛天边草原上的“金色毡房”移到了眼前。

  在设计上,崔霞从不墨守成规,一直尝试把不同的艺术风格融入掐丝珐琅作品的创作中,将传统艺术与民族文化完美融合。这使她的珐琅作品蕴含全新的审美效果,既包涵传统工艺的古朴,还有草原文化的创新,又具新时代的特征。

  “创作时,我们的手工不需要固定地点来完成,所以我还经常抽空进社区对一些家庭主妇进行培训,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后利用闲暇时间提高收入。我这里同时也是新城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目前有残疾人工人16名。我希望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就业平台,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崔霞说。

  “虽然我学东西很慢,但是崔老师特别有耐心。3年了,我终于学会了掐丝珐琅这门手艺,我很骄傲。”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陈曦(化名)激动地说,“在这里我能领到1500元工资,我还有残疾人补助,我能养活自己了。”

  近几年,在崔霞的带领下,许多家庭主妇、下岗失业女性、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群加入到掐丝珐琅工艺作品制作的队伍中。

  如今,在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大放异彩,成为“流量密码”,带动着文旅消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从这些悠久绵长的艺术品中,领略北疆文化的魅力。(记者 郑学良 实习生 梁良)

  又是一个丰收年! 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内蒙古粮食产量首次跨入800亿斤台阶,达到820.1亿斤,居全国第六位;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28.5亿斤,增量居全国第三,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 内蒙古今年继续稳面积、提单产、优服务、强政策bevictor伟德平台,从“良种、良技、良田bevictor伟德平台、良机、良制”深度融合发力,让“中国碗”里的“内蒙古粮”分量更重、成色更足。…

  “通辽市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247.22公斤,创全国粮食主产区万亩单产纪录!”“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中储粮北方公司五场大豆亩产突破299.55公斤,刷新自治区大面积单产纪录!”……今年秋收,粮食单产屡创新高的喜讯从内蒙古各地传来,玉米打破全国粮食主产区万亩、十万亩、百万亩3个单产纪录,大豆、小麦、谷子、马铃薯4个农作物首创全区大面积单产纪录。 12月13日,喜讯传来,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粮仓”,粮食产量在连续6年稳定在700亿斤的基础上,2024年突破800亿斤,达到820.1亿斤,6年间粮食增产100多亿斤。…